今天是2024 年 05 月 14 日 星期二,欢迎访问新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凝心聚力促发展 老旧街区谱新篇——市百城办高标准完成“双修一养”示范街区建设
作者:新乡市住建局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19-11-03 20:25:44 浏览量:3324

我市“双修一养”示范街区北起平原路,南到人民路,西自解放路,东到劳动街,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包括西大街和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在内,是我市商业最繁华、人口最聚集、文化最厚重、建筑最具特色的老街区。2019年,市百城办组织卫滨区、红旗区政府对该地区5条交通干道进行改造提升,对街区内138栋建筑、16条小街巷、23个老旧小区进行联动整治。拆除违法建筑457处,户外广告315万平方米,整治建筑立面49.5万平方米,新铺路面3.4万平方米,补栽绿植3000余株,改造污雨水管网17.6公里,缆线入地10.6公里。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老街的古城风韵,关帝庙、文庙、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75尊雕塑、平原省政府交际处旧址、罗锅居等一批历史文化和老字号门店重新走进市民记忆。

一)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示范街区

按照“五个高质量”标准,加快老城区提升改造,重点打造以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为主线,以人民路、解放路、平原路、胜利路合围区域为重点占地400余亩的精品示范区,投资近一亿元,对76栋单体建筑、8条街巷全面实施提质改造,探索出了兼顾老城韵味、融入时尚元素的老城改造经验,走出了一条老城区“城市双修”、全面提升的新路子。

一、高质量规划打造城市特色。秉持“规划引领”的理念,聘请天津大学设计院对示范街区进行高标准规划,改造提质方案既整齐统一又各具特色。以大气美观、干净透亮为原则,重点在人民路、解放路、平原路、胜利路城市主干道实施“六化”行动;以风格协调、布局优化、内涵衔接、业态互补为方向,对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和孟姜女路、平等巷等周边背街小巷及沿线老旧小区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修复有近百年历史的“平原省政府交际处旧址”,修缮“罗锅居”中华老字号门店;形成了既留住城市记忆和乡愁、又焕发商业活力和新韵味、更方便市民休闲娱乐的老城商业新特色。

2

二、高质量拆违,增加公共空间强力开展违建拆除和大型户外广告治理,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以来,依法拆除平原影院周边区域、孟姜女路沿线等区域违建440余处、4.8万㎡,拆除国宇大厦、迎春照相馆等区域大型户外广告160余处、2.9万㎡。由改造前的抬头是广告标语、低头是占道经营,变为改造后的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奠定了示范区提质改造基础保障。

3

三、高质量改造,优化城市功能。严格落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高质量要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重新修补铺设街巷路面3万㎡,改造污雨水分流管网1.4万米,综合整治强弱电线路8万余米。开展景观美化、洁化、亮化、绿化工程,加装空调罩1200余个,粉饰墙体35万㎡,清洗楼体50万㎡,增设景观灯1400余盏,补栽绿植1600余株。规范提升主次干道沿街商业门店,统一更换门头招牌、加装玻璃橱窗2300余个。新建步行街东西两侧地下停车场,增加停车位300余个。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文化品质、环境品质、服务品质,做出了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的积极探索。

四、高质量提升,植入文化内涵围绕老城文化根脉,充分利用步行街雕塑广场、文化长廊和省级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的优势,依托步行街内浓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39组75尊雕塑,全力打造1.5万㎡的石榴巷城市文化走廊,成功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淘宝网相机销售龙头“二保相机”、河南省非遗刘玉伟面塑等74家电商、微商、匠师孵化和大学生创客新业态入驻;建成以撒哈拉书店为依托的24小时城市共享阅读书房,形成了综合性文创品牌,被评为城市文化会客厅和AAA级景区;做到了以文为脉、以产为基,打造城市生活新时尚。

五、高质量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为加强对示范街区常态化管理,解决城市“四治”难题,成立20名城管队员的示范街区执法中队,实施全天候、网格化管理。重点对示范区内车辆停放、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实施常态化管理,落实“门前三包”,实现市容高品质、管理高标准。谋划整合提升示范街区业态,对示范街区内120余家商户进行摸排和分析,下一步将引入专业公司,通过整体回购或转租等方式,高质量打造集老字号品牌、小吃风味、咖啡情调和酒吧时尚为一体的休闲购物特色商业街区。

(二)西大街“城市双修”示范街区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双修一养”工程,从提升“五个度”入手,强力推进百城提质和文明创建,着力打造“幸福红旗”“首善之区”。

一、规划先行,让提升改造有高度。按照“盘活老城,功能置换,细微修缮,绿色循环”的规划思路,一街八巷九庭院”为载体,打造地脉、文脉、商脉“三脉合一”,文化景观带、居民生活区、特色商业圈“三维一体”,业态、生态、形态“三态融合”的新高地。采用“五提四治一改”工作模式,即提升区域风貌、功能、管理、服务和业态,治理环境之“污”、交通之“堵”、市容之“脏”、管理之“粗”等城市问题,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微工程”建设,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双替代”等工作内外兼修,进行立体化改造,完成三分区雨污分流、路面铺设、路灯更新、弱电入地、强电整理等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充分利用闲置空间填补功能空缺,打造20个小游园、小广场,并划定2个立体停车场;对小区内变电箱、二道门等处进行人造景观改造,借微小区域“见缝插绿”,置换出栽种绿植花卉的绿色空间。不仅锃亮“面子”,更夯实“里子”,实现好看更好住。

4

二、党建引领,让共建共治有广度。坚持党建引领,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活动,采用“主要领导带好头,党员干部走在前,群众一起跟着干”的工作方式,推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老旧小区成立党支部,要求社区党员实行“双报到”制度。市直、区直机关党员,组织关系在单位,同时也要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党建活动。通过在党员家门口挂红旗,把党员找出来,让党员亮起来、能起来、动起来、站起来,使每一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发挥应有的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小区管理、治理,实现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和人人为社区的良好氛围。

5

三、服务立身,让群众生活有温度。“微改造”帮大忙,结合老旧小区老年居民较多特点,开展适老化改造,在小区内楼道口增加扶手、下楼台阶改缓坡,系统提升无障碍设计;在小区外沿路增设座椅、增加微型花坛,方便老人歇脚休息。“三全”服务暖人心,把基层人员培育成社区服务“万事通”,提供365天全年无休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做到困难群众“十必访”,把群众家大事当自己事,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特色服务无止境,“行走的医院”走进平常百姓家;政府购买服务,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开设“四点半”课堂,填补课后“空白时间”。四、科技赋能,让智慧生活有新度。借助科技“微创新”,让智慧融入到城市的每一条神经末梢,实现智能新生活。互联网+“智能软件”,打造“红旗e岗通”手机APP,统筹整合党建、教育、民政、人社、医疗、司法等资源,实现服务零距离,“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电子门禁+“智慧天眼”,严把入口关,扩大覆盖面,全区建设2652个雪亮工程探头,将“五调、五治、五联控”融入到基层治理中,提升群众居家安全指数;动态监控+“智能消防”,将消防水压力、电气荷载等信息与监控中心终端连接,对火灾隐患进行无死角监控,实时报送警情;健康生活+“智慧健身”,合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引入第二代智能健身器材和步道,后台实时分析、传输数据,帮助居民科学健身。

6

五、文化塑魂,让城市底蕴有厚度。用文化唤醒记忆。引进河南青旅新城提升西大街风貌,实施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建设“弦歌街”“来宾门”两个仿古牌楼;修缮提升家风广场、好人广场;在楼道绘制文化走廊。构建“一街一角一美景”。用文墨品味生活政府出资建设“红旗书屋”,集合多方图书资源打造城市休憩文化岛,开展“社区读书月”“阅读马拉松”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构建“10分钟读书圈”。用文艺唱响旋律。举办“红旗区百姓才艺秀”“红太阳合唱团”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促进居民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文明点亮旗帜。创建“星火红旗”志愿服务品牌,旗下13支志愿服务队400余名志愿者积极开展文明交通、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教育、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7

经过“城市双修”和“文化滋养”后的西大街和步行街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每到夜晚人头攒动、魅力四射,已经成为新乡老城区的名片。旧城改造,文明增效,新乡老城区正在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关闭
关闭
  • 返回顶部

  • 0373-3696558

  • wechat

    关注市住建局

    wechat

    关注市百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