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筑业转型攻坚决策部署,调整优化行业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建筑市场环境,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日前,在我市召开的全省建筑业转型发展现场会上,省转型发展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建筑业转型发展工作综合评价情况,根据建筑业产值总量、增速、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推广、建筑市场秩序规范等考核因素,我市建筑业转型发展名列全省第二名。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依托我市2家博士后研发基地和全省唯一的1家院士工作站,联合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开展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着力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政府投资项目示范引领,以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优势,优先支持具有设计、生产、施工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参与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引导我市建筑业企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转型发展为工程总承包企业提供协作配套。
二、大力培育产业链条。将装配式建筑建材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持续深化建筑业供给侧改革,营造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推广应用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激励并重,着力打造以天丰绿色装配集团、河南二建集团、新蒲远大为代表的集设计、生产和施工于一体的3家国家级产业基地和3家省级产业基地,引进上下游企业,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着力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施工安装、运维评价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目前,全市装配式建筑产能达到1015万m2,市政构件产能达到46万m3,产业基地数量和产能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三、全力打造示范项目。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建设,坚持政府投资项目示范引领,突出规划源头控制,强化资源规划、住建等部门联动,强力推进棚改安置房、2万㎡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和10万㎡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设商会大厦、黄河滩区迁建、守拙园、国际商务中心、大数据产业园、金谷东方广场等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22项,总面积129.7万m2,其中原阳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23.6万m2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是河南省目前面积最大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成功探索了一条“装配式建筑+扶贫”的示范新途径。
四、创新转变监管方式。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综合运用通报、差异化监管、失信约谈、行政处罚等手段,健全完善黑榜警示、红榜激励和公开曝光等制度,推动行业监管重心从“重企业资质”向“以信用体系、工程担保为市场基础,强化个人执业资质管理”的方向转变。印发《加强新乡市建筑市场诚信管理的通知》《新乡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红黑榜”发布暂行办法的通知》,将信用信息核查纳入行政审批程序,对黑名单企业,按照联合奖惩备忘录要求采取停办许可业务等限制措施,有效约束建筑企业不良行为。
五、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开展全市建筑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印发《新乡市打击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和《关于开展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检查活动的通知》,对全市建筑市场不良行为和在建的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履约情况进行治理和检查,发现并处理问题179个,对严重违法的3家企业罚款52.8万元,有效震慑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制定印发《关于印发强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的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担保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按照“应清尽清”的原则,开展建设领域保证金清理规范行动,对依法保留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转变缴纳方式,积极推行保函制度,激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清退工作,主动服务,简化程序,完成清理长期未清退保证金8230万元。
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335”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分类培训机制,大力培养适应新型建造方式需求的产业工人,提高生产、施工安装能力,促进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鼓励高校增设装配式建筑专业课程,加强装配式建筑基础知识教育;鼓励装配式建筑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教育;加强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检测和评价等从业人员培训,将政策、技术、标准等纳入继续教育内容。2019年11月19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精工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正式签约,共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推动我市乃至全省新型建筑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输出。